返回首页

登陆 | 注册

[原创]成长时评:"近视是一种病"应成全社会共识

发表时间:2020-06-09 11:24:00    来源:未成年人网


  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,国家卫健委6月5日就我国眼健康工作进展举行发布会,并发布《中国眼健康白皮书》。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介绍,《中国眼健康白皮书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的第一部眼健康白皮书。白皮书显示,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.6%,大学生总体发生率超90%。(6月7日《成都商报》)

  爱眼日活动已开展25年,近视率总体发生率依然处于高位,并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。这是值得全社会警惕与防控的。

  为什么要预防和治疗近视,这关乎常识性认识和科学性判断。近视造成的视力模糊会给人带来极大不便,作为一种眼科疾病,如果未能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,严重者会导致失明。实践医学表明,患有高度近视的人在年长时,很有可能会患上白内障、青光眼和视网膜受损等导致失明的眼疾。看不到近视的危害性,不能达成“近视是一种病”的基本共识,就很难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,相应的干预措施和行动也难以落实。

  事实上也是如此,近年来,干预政策和措施越来越多,在许多地方,预防和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已成为政绩的刚性考核。层层呵护下,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依然未能得到改善,其核心原因在于,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各级政府,虽然各主体对保护的重要性已无认识上的障碍,但未能从“近视是一种病”的高度去看待、思考和面对问题,相应的干预措施也就未能做到精准化、合理化和有效化。

  近视是一种病,得治,需要从防和治两个层面入手,以期实现预防为主、标本兼治。据《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》数据显示,户外锻炼不达标、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睡眠不足等现象,依旧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,且随着年级越高,这种现象越严重。故而,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,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,陪同孩子加强身体锻炼,及时配戴和科学使用眼镜等,已成为近年来干预措施的集中体现。做好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以此作为评判标准,预防措施显然未能达到预期要求。

  在治疗层面同样存在极大的误区。有专家介绍,不少家长认为,眼镜度数会越戴越高,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,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就算有近视,无非是一副眼镜就能解决的事。客观而论,有此观点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,正是在如此普遍的导向下,全社会并未将近视纳入疾病防控的层次,存在着体系上的先天不足,包括基层眼科医生和初期眼保健专业人员相对匮乏,对眼健康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、系统的梳理和精准的策略。第一部眼健康白皮书既是开篇破题,又暴露出在预防和干预层面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性。

  近视究竟是一副眼镜的事,还是一种较重的疾病应坚持防治,认识上的不同会带来措施上的差异,最终影响到结果的好坏。的确,诱发近视的原因很多,比如电子产品的泛滥、学业负担过重、用眼不科学等,各种因素的叠加造成整体状况恶化。不过,每个诱因恐怕都可以预防,每个致病因素恐怕都可以治疗,防治近视率上升不全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,也不仅是政府和家长的事,而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

  具体措施可以探讨与摸索,但在认识上不能出现偏差,否则就会“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”。 最终出路,还得先在全社会树立“近视是一种病”的理念,以此为指挥棒的防控机制,才能真正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唐伟

  声明: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未成年人网 

扫码关注未成年人网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kids21),了解更多教育妙招

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

编辑:向真    

推荐阅读 »